其他疾病 – 888集团浏览器官网 - 888电子游戏 //www.xjpih.com Wed, 22 Jan 2025 03:58:5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1.3 //www.xjpih.com/wp-content/uploads/2019/03/cropped-circRNA(透明)-2-32x32.png 其他疾病 – 888集团浏览器官网 - 888电子游戏 //www.xjpih.com 32 32 内源性circRNA能否成药?江苏省肿瘤医院利用cEMSY-LNP提高肺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www.xjpih.com/?p=11593 //www.xjpih.com/?p=11593#respond Tue, 31 Dec 2024 01:46:13 +0000 //www.xjpih.com/?p=11593
靶向PD-1/PD-L1和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肺腺癌(LUAD)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但ICIs的应答率仍然不理想,大多数应答患者最终对这种治疗方式产生耐药性。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使肿瘤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

ICD是一种受调控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其特征是释放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s),作为攻击和识别的信号,促进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和交叉呈递,最终导致肿瘤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环状RNA(circRNA)可作为抗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的重要调节因子。circRNA显著的抗肿瘤潜能已经扩展到RNA治疗领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抗原呈递时间的circRNA,被认为是下一代RNA疗法的候选者。

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许林、董高超、蒋峰团队Cancer Research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The circRNA cEMSY Induces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Boost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Lung Adenocarcinoma

研究在LUAD中发现了一种ICD相关的circRNA cEMSY。cEMSY在体外和体内实验的LUAD中均可诱导ICD。此外,瘤内给药cEMSY-LNP使LUAD细胞对anti-PD-1治疗增敏。cEMSY通过其RRM1结构域与RNA结合蛋白TDP-43相互作用,诱导其在线粒体中聚集,从而导致线粒体DNA泄漏,激活cGAS-STING通路,以及抗病毒免疫反应。研究揭示了circRNA cEMSY是一种潜在的ICD诱导剂,具有开发增强癌症免疫治疗策略的潜力。

cEMSY作为潜在ICD诱导剂

研究通过对多种引发ICD的细胞应激模型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与ICD相关的circRNA cEMSY。在临床样本检测表明cEMSY在肺腺癌中表达显著下调。cEMSY过表达和敲低研究显示,cEMSY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诱导ICD,且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图1)

图1 cEMSY是一种免疫原性circRNA,可在体外驱动ICD。

cEMSY引发ICD介导的抗肿瘤监测

过表达cEMSY的LAUD细胞皮下接种到免疫功能正常小鼠,肿瘤生长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并诱导ICD的标志的EIF2a磷酸化,增加DAMPs的产生。而抗肿瘤作用在Rag1-/-免疫缺陷小鼠中减弱,这表明适应性免疫压力对cEMSY的保护性抗肿瘤作用至关重要。(图2A-C)

表达cEMSY的肿瘤细胞具有强免疫原性,可显著增强免疫募集、DC激活和有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启动。这表明cEMSY不仅能够诱导细胞死亡,还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为免疫疗法提供支持。(图2D-L)

研究采用PIE法体外合成circRNA cEMSY,使用HPLC进行高效纯化,并利用LNP进行包封。研究在正常小鼠中注射cEMSY-LNP处理的癌细胞,可保护小鼠免受活肿瘤细胞攻击,证明了cEMSY可有效触发免疫正常小鼠肿瘤细胞的ICD,发挥预防性癌症疫苗的作用。(图2M)

吉赛生物拥有基于PIE法自主创新优化的circPrecise®RNA环化专利成环技术,通过对目标线性RNA核酸序列进行再设计,利用RNA自身二级结构,设计最佳环化位点,去除了鱼腥藻内含子自剪切核酶中外显子序列,无引入多余序列,无论是序列较短的内源性circRNA,还是设计编码蛋白的circRNA,都可实现精准高效高质量的体外环化。

图2 cEMSY促进ICD驱动的抗肿瘤免疫。

cEMSY与PD-1阻断疗法的协同效应

在小鼠模型中瘤内给药cEMSY-LNP,并与anti-PD-1联合治疗,在LLC1小鼠模型中诱导了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cEMSY-LNP可与PD-1阻断疗法协同作用,还诱导了免疫记忆效应。通过cEMSY-LNP治疗清除肿瘤的小鼠在30天后仍然表现出对WT LLC1细胞再攻击的完全抵抗。总之,cEMSY-LNP与anti-PD-1联合治疗,可建立持久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诱导长效的抗肿瘤免疫。(图3)

图3 体外转录的cEMSY联合anti-PD-1提高抗肿瘤疗效。

cEMSY引发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

全转录组测序及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cEMSY增强了LUAD细胞的先天抗病毒免疫反应。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启动通常基于细胞传感器对异常细胞质dsRNA或dsDNA的感应。进一步分析发现,cEMSY显著提高了胞质内dsRNA传感器(MDA5、RIG1和PKR)和dsDNA传感器(cGAS)的蛋白表达(图4E)。这些传感器是抗病毒途径下游的一部分,可形成正反馈循环,放大抗病毒信号。研究发现,cEMSY激活了cGAS-STING信号轴,促进了LUAD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免疫沉淀结果显示,cEMSY过表达的LLC1和LA795细胞中,cGAS可富集线粒体DNA(mtDNA)(图4H)。细胞质分析和WB分析也证实了过表达cEMSY细胞的细胞质中转录因子A(TFAM,mtDNA类核的核心成分之一)。研究发现cEMSY触发了cGAS和TFAM的共定位(图4J),但没有改变总mtDNA水平,表明cEMSY诱导mtDNA渗漏到细胞质。

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了mtDNA在介导cEMSY激活的抗病毒途径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STING抑制剂H-151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cEMSY-LNP的治疗效果。这些结果证明,cEMSY通过诱导线粒体来源的mtDNA渗漏到细胞质中,从而触发cGAS-STING抗病毒信号激活。(图4K-L)

图4 cEMSY刺激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

cEMSY促进TDP-43进入线粒体

研究针对cEMSY环化位点序列设计探针,下拉cEMSY,并对富集的蛋白进行LN/MS和WB检测,再通过RIP实验和数据库分析,发现cEMSY与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cEMSY在ICD中的作用取决于其与TDP-43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通过其RRM1结构域。cEMSY通过介导RNA结合蛋白TDP-43在线粒体中的聚集,导致线粒体不稳定,mPTP打开,促使线粒体DNA泄露到细胞质中,激活cGAS-STING通路,从而激活抗病毒免疫反应。(图5)

图5 cEMSY通过促进TDP-43进入线粒体,调节免疫应答。

LUAD患者cEMSY表达与良好免疫治疗反应相关

临床样本检测数据显示,LUAD细胞中cEMSY表达水平升高与DC和CD8+ T细胞的高密度和浸润呈正相关;cEMSY表达升高的患者延长了无病生存期;cEMSY的高表达与LUAD患者中增强的ICB反应有关,还与多种癌症类型包括LUAD、子宫癌、肉瘤(SARC)、皮肤黑色素瘤(SKCM)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正相关。这意味着cEMSY不仅是一种潜在的ICD诱导剂,还可能是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图6)

图6 cEMSY表达水平与增强的免疫治疗反应相关。

总结

研究提供了cEMSY作为一种新的免疫疗法靶点的有力证据,展示了其在肺腺癌治疗中的潜力。cEMSY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还能激活抗病毒免疫反应,并与PD-1阻断疗法产生协同效应。此外,cEMSY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免疫反应和治疗反应相关,使其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为开发基于cEMSY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供一种circRNA治疗策略的新思路,可能改变未来肺腺癌的治疗模式。

原文链接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doi/10.1158/0008-5472.CAN-24-1484/750001/The-circRNA-cEMSY-Induces-Immunogenic-Cell-Death

]]>
//www.xjpih.com/?feed=rss2&p=11593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1202-20241208 //www.xjpih.com/?p=11583 //www.xjpih.com/?p=11583#respond Mon, 09 Dec 2024 07:08:43 +0000 //www.xjpih.com/?p=11583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15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mRNA[Title/Abstract])

01 能量应激诱导的CircEPB41(2)促进肝细胞癌脂肪生成

标题:Energy Stress-induced CircEPB41(2) Promotes Lip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杂志:Cancer Res

影响因子:12.5

通讯作者:Yide Mei

DOI:10.1158/0008-5472.CAN-24-1630

肿瘤微环境在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更好地理解调节癌症代谢的潜在机制有助于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在此,该研究团队确定 circEPB41(2)是一种受代谢调节的环状 RNA,它在肝细胞癌(HCC)中介导脂质代谢。circEPB41(2)在葡萄糖缺乏的情况下通过 HNRNPA1 依赖性可变剪接被诱导产生。circEPB41(2)的上调导致促脂肪生成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促进脂肪生成。从机制上讲,circEPB41(2)与 m6A 去甲基化酶 FTO 合作,降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SIRT6 的 mRNA 稳定性,从而提高 H3K9ac 和 H3K27ac 水平以激活促脂肪生成基因表达。沉默 circEPB41(2)可抑制 HCC 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肿瘤异种移植物的体内生长。在临床上,circEPB41(2)在 HCC 中升高,并且高 circEPB41(2)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表明 circEPB41(2)是脂质代谢重编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并表明靶向 circEPB41(2)-FTO-SIRT6 轴可能是治疗 HCC 的一种有前景的抗癌策略。

02 反义CircRNA VvcircABH通过抑制葡萄同源mRNA剪接来控制耐盐性和油菜素内酯信号反应

标题:The antisense CircRNA VvcircABH controls salt tolerance and the brassinosteroid signaling response by suppressing cognate mRNA splicing in grape

杂志:New Phytol

影响因子:8.3

通讯作者:Jing Li ,Yuanpeng Du

DOI:10.1111/nph.20306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环状 RNA(circRNAs)比线性 mRNA 更稳定,并参与应激反应。然而,植物中反义环状 RNA 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出反义环状 RNA VvcircABH。利用遗传转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该团队分析了 VvcircABH 对盐胁迫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VvcircABH 位于细胞核中,并受盐胁迫上调,而其同源基因 VvABH(α/β- 水解酶)的表达水平则下调。VvcircABH 过表达或 VvABH 沉默极大地增强了葡萄的耐盐性。VvcircABH 可以结合重叠区域并抑制 VvABH 前体 mRNA 的剪接,从而降低 VvABH 的表达水平。此外,VvcircABH 抑制了 VvABH 对 VvBRI1(油菜素内酯不敏感 1)和 VvBKI1(BRI1 激酶抑制剂 1)之间相互作用的加成效应,从而影响植物对 BR 的响应,BR 在植物耐盐性中起重要作用。该团队得出结论,VvcircABH 和 VvABH 在耐盐性和油菜素内酯信号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 VvcircABH 可以通过抑制 VvABH 的剪接来控制其表达。

03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RNA结合蛋白QKI的缺失和环状RNA的失调

标题:Depletion of the RNA binding protein QKI and circular RNA dysregulation in 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杂志:Haematologica

影响因子:8.2

通讯作者: Stefania Bortoluzzi

DOI:10.3324/haematol.2024.285971

环状RNA(circRNA)在癌症中有致癌和抑癌的两面性。研究表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circRNA的异常表达与功能影响显著。QKI(Quaking)是一个与circRNA生物合成相关的剪接因子,可能在T-ALL中失调。利用RNA测序数据,将T-ALL患者分为QKI表达正常(QKI_normal)和异常低(QKI_low)两组,结果显示QKI表达水平与circRNA表达水平显著相关,209个circRNA与QKI水平显著相关。通过随机森林分析,识别出149个能够分类低和正常QKI表达的T-ALL病例的circRNA。在QKI_low与QKI_normal T-ALL中,分别识别出328个和425个circRNA表达和比例(CLP)显著变化。QKI的沉默影响了T-ALL细胞中circRNA的全局表达谱。这些结果表明,QKI表达水平可以用于T-ALL患者分期,低QKI水平与circRNA表达的显著变化相关。QKI的沉默在体外实验中影响了circRNA的表达,揭示了QKI表达降低可能是解释T-ALL中circRNA失调的新因素。这项研究揭示了QKI在T-ALL中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强调了circRNA在癌症中的复杂调控网络。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583 0
Adv Sci丨上海大学肖俊杰/李进团队发现circDdb1通过编码新蛋白促进肌肉萎缩 //www.xjpih.com/?p=11514 //www.xjpih.com/?p=11514#respond Thu, 24 Oct 2024 06:04:20 +0000 //www.xjpih.com/?p=11514

目前人们对环状RNA(circRNA)是否以及如何参与骨骼肌萎缩知之甚少。

 

2024年10月16日,上海大学肖俊杰、李进共同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EIF4A3-Induced Circular RNA CircDdb1 Promotes Muscle Atrophy through Encoding a Novel Protein CircDdb1-867a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一种保守的环状RNA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circDdb1),它源自编码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的宿主基因,是肌肉萎缩的一种机制。

 

circDdb1表达在体内和体外多种肌肉萎缩类型以及人类衰老肌肉中显着增加。体内和体外,circDdb1的异位表达都会导致肌肉萎缩。相反,由地塞米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肌管细胞中的血管紧张素II(AngII)以及小鼠的去神经支配、血管紧张素II和不动引起的多种形式的肌肉萎缩可以通过抑制circDdb1来预防。真核起始因子4A3(EIF4A3)被确定为肌肉萎缩中circDdb1表达的调节因子,而circDdb1编码一种新型蛋白质circDdb1-867aa。circDdb1-867aa与真核延伸因子2(eEF2)在Thr56处的磷酸化水平结合并增加其磷酸化水平,从而减少蛋白质翻译并促进肌肉萎缩。总之,这些发现确立了circDdb1是多种疾病中肌肉萎缩的共同调节因子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肌肉质量下降和功能障碍是骨骼肌萎缩的标志,它会增加发病和死亡的风险,降低生活质量。肌肉萎缩与衰老、饥饿、长期停用以及许多疾病有关。肌肉萎缩的内在调节机制错综复杂。通常,自噬-溶酶体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肌肉萎缩中被触发。MAFbx/atrogin-1和MuRF1是两种E3-泛素连接酶,被认为是肌肉萎缩的分子标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肌肉萎缩中都表现出升高的水平。此外,骨骼肌蛋白合成途径与受抑制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但截至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肌肉萎缩。因此,必须更详细地研究肌肉萎缩的潜在过程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环状RNA(circRNA)的特点是,它们是由前mRNA反向剪接形成的单链共价闭合结构,由于其连续的环状结构,不受核酸外切酶切割的影响。因此,与线性RNA相比,这些RNA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半衰期。环状RNA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circRNA主要作为miRNA的分子海绵,与R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调节转录,竞争性抑制mRNA前体,并翻译肽或蛋白质。

环状RNA circDdb1在肌肉萎缩中上调(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在骨骼肌组织中,某些环状RNA已被鉴定参与肌肉生成过程。例如,circSNX29作为miR-744的分子海绵,从而激活Wnt5a/Ca2+通路并调节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同样,研究表明,circHIPK3、circINSR、circFGFR2和circUSP13作为各种miRNA的分子海绵,从而调节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与此一致,据报道,circ-ZNF609可以翻译特定多肽来促进肌肉生成。作者最近还发现circTmeff1是多种肌肉萎缩的常见环状RNA调节剂和新治疗靶点。然而,更多参与调节肌肉萎缩的环状RNA可能仍未被发现。

 

在本研究中,保守的circRNA circDdb1是由编码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的宿主基因产生的,被确定为一个共享的调节因子和肌肉萎缩治疗干预的有用靶点。circDdb1在体内和体外多种类型的肌肉萎缩以及人类衰老肌肉中显著上调。过表达circDdb1可以诱导肌肉萎缩,而抑制circDdb1可以预防不同形式的肌肉萎缩。作者进一步发现真核起始因子4A3(EIF4A3)通过与其上游侧翼序列结合诱导肌肉萎缩中circDdb1的环化。此外,circDdb1通过编码一种新的蛋白质circDdb1-867aa促进肌肉萎缩。总之,作者发现circDdb1是预防多种类型肌肉萎缩的有希望的靶点。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6986

]]>
//www.xjpih.com/?feed=rss2&p=11514 0
Mol Cancer | circPIAS1编码致癌PIAS1变体,可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原性铁死亡 //www.xjpih.com/?p=11507 //www.xjpih.com/?p=11507#respond Wed, 16 Oct 2024 07:58:09 +0000 //www.xjpih.com/?p=11507
2024年9月28日,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孔令义教授/夏元铮副教授团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陈中副主任医师,在Molecular Cancer期刊发表了题为:Circular RNA-encoded oncogenic PIAS1 variant blocks immunogenic ferroptosis by modula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SUMO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STAT1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circPIAS1能翻译长为108个氨基酸的新多肽(circPIAS1-108aa),在人和小鼠细胞中均天然存在,且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CircPIAS1-108aa能干扰STAT1的SUMO-磷酸化平衡,抑制ICB诱导的恶性黑色素瘤(恶黑)免疫原性铁死亡;这一机制不依赖circPIAS1的传统海绵机制或RNA-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因此抑制circPIAS1或circPIAS1-108aa并联合ICB,有望为克服恶黑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背景

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癌变产生,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转移性和致死率,近年来它已经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严重危害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安全。现如今,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治疗黑色素瘤,比如靶向PD-1/PD-L1的抑制剂,能阻断癌细胞对T细胞的屏蔽作用,进而激活T细胞形成CD8+ T以释放大量干扰素γ(IFNγ),抑制下游SLC7A11/GPX4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发免疫原性铁死亡。但不幸的是,半数以上的患者在经ICB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对药物基本没有响应。那么黑色素瘤内是否存在某种关键因子维持肿瘤的发展并阻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起效,是一个仍然未知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Circular non-coding RNAs(circRNAs)是一类调节型非编码RNA,由mRNA前体(pre-mRNA)反向剪切形成,具有环状共价闭合结构,可耐受RNA酶的降解,为其在体内稳定发挥功能提供保障。CircRNA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承担了许多重要角色,尤其在癌症领域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即使circRNA被定义为非编码RNA,却仍有少部分具备编码蛋白质的能力,由它们编码的多肽也被证实是影响肿瘤进展的关键因子。

因此,该研究致力于寻找一种由circRNA编码的特殊多肽,它作为关键因子阻碍免疫药物的起效,对增强ICB药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亮点

1. CircPIAS1能够编码长108 aa(circPIAS1-108aa)的新型多肽,是促进恶性黑色素瘤进展的关键因子;

2. CircPIAS1-108aa通过增强STAT1的SUMOylation,以阻断IFNγ对STAT1的磷酸化激活,从而阻碍ICB药物起效;

3. 解释了ICB药物抗部分恶行黑色素瘤效果不佳的原因;

4. 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供了关键切入点,也为ICB药物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内容

1. CircPIAS1在黑色素瘤中高表达并促进癌症进展

夏元铮副教授团队基于前期研究,使用RNA-seq和Ribo-seq分析了单独使用PD-1 抑制剂或与脂质体药物联合给药的C57 BL/6J小鼠的肿瘤组织(图 1a)。在已确定的具有蛋白编码潜力的circRNA中,发现有17个候选基因在PD-1抑制剂单独治疗时上调,而在联合治疗时下调。利用IRESfinder程序评估了这17个circRNA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区域活性,并进一步用差异指数进行了分析(图 1b)。结果显示,与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后mmu_circ_0015773明显下调,表明circPIAS1可能是促进黑色素瘤生长和阻碍免疫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

该mmu_circ_0015773是由 Pias1 的第 3 至 6 号外显子反向剪接生成的,与人类的hsa_circ_0008378相对应,两者序列高度保守为94.71%(图 1c-d)。CircRNA与线性非编码RNA不同,后者是由pre-mRNA的反向剪切环化产生的。为了区分其同源线性host基因和circPIAS1,研究人员设计了线性宿主基因的正向引物,并正对成环位点附件设计了circPIAS1的发散引物。对gDNA和cDNA的PCR实验证实了人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存在circPIAS1(图 1e)。此外,RNase R外切酶耐受实验也提供了额外的证据(图 1f-g)。FISH实验显示,circPIAS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图1h)。对患者组织的FISH实验表明,与邻近组织相比,黑色素瘤中的circPIAS1水平显著升高(图 1i)

为了进一步研究circPIAS1的促癌作用,研究者开发了针对circPIAS1成环位点的特异性ASO序列。ASO-circ-1/3能有效降低circPIAS1的表达,而不影响线性宿主基因PIAS1的水平。CCK8、克隆形成和EdU实验均表明,circPIAS1敲低后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这说明circPIAS1在促进了黑色素瘤进展。

图1 circPIAS1发现与验证

 

2. CircPIAS1的促/致癌作用依赖于其编码的特定多肽circPIAS1-108aa

根据数据库预测,无论是mmu_circ_0015773还是hsa_circ_0008378,都含有高活性的IRES序列,均可以翻译出由108个氨基酸组成的特殊多肽(研究人员在其论文中,命名为circPIAS1-108aa)(图 2a)。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研究人员确定了小鼠和人 circPIAS1 的核心IRES 序列,分别位于81-254 bp和21-194 bp处(图 2b-c)。随后的分子生物学探索发现,IRES主要活性区集中在后半部(图 2d-e)

为了验证 circPIAS1-108aa的存在,研究人员使用高精度 LC-MS/MS 分析了小鼠和人类黑色素瘤细胞中的内源性蛋白质。成功鉴定了circPIAS1-108aa的多个肽段,包括其羧基端特异性16 aa(图2f)。针对circPIAS1-108aa特异性尾部研究人员设计了多克隆抗体(图2g-h)

图2 circPIAS1-108aa蛋白的检测

 

为了探索circPIAS1在促进黑色素瘤增殖中的作用是否依赖于circPIAS1-108aa,研究人员将两组过表达质粒:(1)circ-control、circPIAS1、circPIAS1-ATG-mut和(2)linear-control、linear-ORF-108aa分别进行转染,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证实了它们在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过表达(图2g和3a)。CircPIAS1-ATG-mut 与 circPIAS1 质粒不同,前者转染到癌细胞后不能产生特异性蛋白,只能在 RNA 水平上调。表型实验证明,只有当 circPIAS1-108aa 蛋白水平升高时,黑色素瘤的增殖才会增强(图 3b-f)。这一结果也同样获得临床队列研究的支持(图3g-h)。这些实验证实了 circPIAS1 的致癌功能依赖于其编码的特殊多肽,而非其传统海绵机制或RNA与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图3 circPIAS1-108aa促进恶黑增殖

 

3. CircPIAS1-108aa通过抑制STAT1磷酸化激活SLC7A11/GPX4通路,从而避免黑色素瘤细胞发生铁死亡

众所周知,PIAS1是STAT1的特异性抑制剂,可阻止p-STAT1二聚体的形成及随后的下游信号通路。因此,推测circPIAS1可能与STAT1密切相关。通过Western Blot,研究人员发现敲低或过表达circPIAS1后STAT1及其下游SLC7A11/GPX4信号级联的变化(图 4a-b)。有趣的是,circPIAS1-108aa并未改变STAT1的总蛋白水平,但明显抑制了其磷酸化。此外,circPIAS1-108aa还对SLC7A11和GPX4起了正向调节作用。SLC7A11/GPX4轴是STAT1的一个重要下游靶标,主要参与GSH的转运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以减轻氧化损伤并保护细胞免受铁死亡。该研究利用C11-BODIPY探针直接测量癌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表明,circPIAS1-108aa能有效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癌细胞免于铁死亡(图 4c)。此外,GSH和MDA水平的检测证实,circPIAS1-108aa激活了SLC7A11/GPX4级联,导致GSH增加和MDA降低(图4d和4e)

为了进一步研究circPIAS1-108aa是否通过直接影响铁死亡或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来促进癌症进展,研究人员利用铁死亡诱导剂和抑制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 ASO-circPIAS1的存在下,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强,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的肿瘤保护作用则明显降低。同时,敲降circPIAS1并未导致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

患者组织免疫组化实验也证实,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circPIAS1的水平明显更高(图 4f)。此外,在肿瘤组织中,circPIAS1的表达与p-STAT1呈负相关,与GPX4呈正相关(图4g-i)

图4 circPIAS1-108aa抑制恶黑铁死亡

 

4. CircPIAS1-108aa可阻碍INFγ诱导的黑色素瘤铁死亡

最近的研究表明,用ICB治疗后,活化的CD8+ T细胞会产生高水平的IFNγ,进而促进STAT1磷酸化,抑制SLC7A11/GPX4信号通路,诱导黑色素瘤中的铁死亡。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circPIAS1-108aa阻断了这些信号通路并防止了铁死亡,这表明circPIAS1-108aa可能通过抑制这一特定通路来抵消IFNγ的影响(图5a-b)

降低circPIAS1-108aa的水平会增强IFNγ对STAT1的磷酸化,并提升对SLC7A11/GPX4轴的抑制。相反,上调circPIAS1-108aa可以显著逆转IFNγ对STAT1磷酸化的激活,从而恢复SLC7A11和GPX4的水平。这些结果在GSH和MDA实验中同样获得验证(图 5c-d)

此外,通过检测C11-BODIPY标记的细胞膜,观察到IFNγ与ASO-circPIAS1联合使用会促进氧化损伤,而IFNγ与circPIAS1过表达联合则会减少氧化损伤(图5e)。此外,多种表型实验也证明,circPIAS1的存在明显阻碍了IFNγ的作用(图 5f)

这些发现说明circPIAS1-108aa能通过抑制STAT1的磷酸化,以限制IFNγ对黑色素瘤的杀伤。

图5 circPIAS1-108aa阻碍INFγ诱导的黑色素瘤铁死亡

 

5. CircPIAS1-108aa可以调控STAT1的SUMOylation和磷酸化修饰间的平衡

CircPIAS1-108aa的前92个氨基酸来源于(宿主基因编码)蛋白 PIAS1 的 PINIT 结构域的连续序列,这一结构域是调控PIAS1核定位的关键区域。免疫荧光实验表明,敲降circPIAS1后,PIAS1的核定位并未受到干扰。此外,敲降PIAS1后,STAT1磷酸化水平也没有发生改变,这意味着circPIAS1-108aa对STAT1磷酸化的抑制并不依赖于PIAS1。此外,无论PIAS1是否被敲降,过表达circPIAS1都能显著抑制STAT1的磷酸化。因此说明,circPIAS1-108aa对STAT1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与PIAS1无关。

STAT1磷酸化受激酶和磷酸酶等多种因子调控,研究人员采用IP-MS技术研究circPIAS1-108aa是否通过招募特定因子来影响这一过程(图 6a)。有趣的是,circPIAS1-108aa没有招募任何激酶或磷酸酶,而是与SUMO E3连接酶Ranbp2 紧密结合(图 6b)。IP结果证实circPIAS1-108aa的确有效地招募了Ranbp2(图 6c)。此外,还观察到circPIAS1-108aa和Ranbp2共同定位在细胞核中,为它们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图 6d)。先前的研究表明,Ranbp2的增多可增强STAT1的SUMOylation,从而抑制STAT1在Tyr701的磷酸化。基于此,研究人员假设circPIAS1-108aa通过招募Ranbp2增强STAT1 SUMOylation,从而阻碍STAT1磷酸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过表达circPIAS1同时抑制Ranbp2可使p-STAT1恢复到其基础水平(图 6e)

为了深入研究circPIAS1-108aa对增强STAT1 SUMO的影响,将STAT1-Flag、SUMO1-His和circPIAS1过表达质粒转染到细胞中。结果表明,circPIAS1-108aa显著促进了STAT1的SUMO,抑制了STAT1的磷酸化(图 6f)。此外,突变实验(图 6g)证明,STAT1中Tyr701处的磷酸化主要受Lys703和Glu705处SUMO的影响。在野生型STAT1中,circPIAS1促进了SUMOylation,阻碍了磷酸化,而在突变型中则未有此现象(图 6h)。这些发现为 circPIAS1-108aa 通过招募 Ranbp2 增强STAT1的SUMOylation以抑制STAT1磷酸化提供了证据。

图6 circPIAS1-108aa干扰STAT1 SUMO-磷酸化平衡

 

6. 下调circPIAS1-108aa可以显著提升PD-1的抗黑色素瘤效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circPIAS1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研究人员在C57 BL/6J小鼠中建立了黑色素瘤皮下接种模型,然后给予不同处理(图 7a)。特异性ASO用于靶向并敲降circPIAS1。PD-1抑制剂和其特异性IgG阴性对照用于评估ASO-circPIAS1对ICB疗法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和组织)未受到治疗的干扰(图 7b)。此外,在单独使用ASO-circPIAS1或PD-1抑制剂后,肿瘤体积一定程度缩小,联合治疗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图 7c-d)。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ircPIAS1抑制剂与PD-1抑制剂联用可显著提高免疫药物的疗效,也体现了circPIAS1在限制ICB药物杀伤肿瘤效果方面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circPIAS1是否能通过抑制STAT1磷酸化过程来减轻免疫原性铁死亡,研究人员对肿瘤组织进行了IHC染色分析(图7e)。与单一用药相比,ASO-circPIAS1和PD-1抑制剂联合用药会导致p-STAT1水平显著升高,而GPX4水平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此外,Western Blot可重复小鼠肿瘤组织中上述IHC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图 7f)。以往的研究表明,发生铁铁死亡的癌细胞会改变免疫微环境,增强肿瘤免疫浸润。因此,研究人员还评估了肿瘤组织中的铁死亡程度和免疫微环境(图 7e)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后,癌细胞中的铁死亡明显增强,免疫环境中的CD8+ T细胞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

图7 circPIAS1 ASO药物增敏ICB治疗

 

总之,circPIAS1-108aa显著阻碍了免疫药物的疗效。使用ASOs敲降circPIAS1可显著提升PD-1抑制剂的抗黑色素瘤效果,而不会对宿主造成额外伤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下调/抑制circPIAS1或其编码的蛋白circPIAS1-108aa可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疗效,为改善临床黑色素瘤免疫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机制总结图

 

原文链接:

https://molecular-cancer.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43-024-02124-6

]]>
//www.xjpih.com/?feed=rss2&p=11507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0729-20240804 //www.xjpih.com/?p=11336 //www.xjpih.com/?p=11336#respond Mon, 05 Aug 2024 09:23:44 +0000 //www.xjpih.com/?p=11336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20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mRNA[Title/Abstract])

01 环状RNA在癌症中的作用

标题:Circular RNA in cancer

杂志:Nat Rev Cancer

影响因子:72.5

通讯作者:Simon J Conn(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

DOI: 10.1038/s41568-024-00721-7

在过去的十年中,环状RNA (circRNA)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受瞩目的研究领域,这一独特的RNA分子家族在癌症中的功能作用已被充分研究。虽然环状RNA的形成和丰度可能与其同源线性mRNA不同,但两者的相互作用物质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细胞功能相似。然而,circRNA变体的多样性是线性RNA变体的10倍,而且circRNA在细胞中的超高稳定性,能够影响肿瘤发生的每个阶段。通过聚焦癌症中circRNA的时空表达、生物发生因子的突变和在癌症各个阶段的功能,可分析circRNA在癌症中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在特定癌症中符合鉴定标准的功能性环状RNA的例子,包括它们与靶点的物理相关性以及在化学计量学上有效的环状RNA丰度。这些总结对于开发利用环状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抗癌药物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02 环状RNA hsa_circ_0000467通过促进eIF4A3介导的c-Myc翻译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

标题:Circular RNA hsa_circ_0000467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eIF4A3-mediated c-Myc translation

杂志:Mol Cancer

影响因子:27.7

通讯作者:周钰娟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DOI: 10.1186/s12943-024-02052-5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环状RNA是具有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环状RNA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CRC circRNA微阵列中筛选出hsa_circ_0000467,采用原位杂交检测hsa_circ_0000467在CRC组织中的表达。评估hsa_circ_0000467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CCK8、EdU、克隆形成、创伤愈合和Transwell在体外和小鼠CRC模型中评估hsa_circ_0000467在CRC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hsa_circ_0000467对c-Myc信号传导的影响。采用核糖体多聚分析、RT-q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确定hsa_circ_0000467对c-Myc翻译的影响。采用RNA pull-down、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hsa_circ_0000467对eIF4A3分布的影响。

结果:作者发现hsa_circ_0000467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hsa_circ_0000467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机制上,hsa_circ_0000467结合eIF4A3抑制其核易位。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支架分子,结合eIF4A3和c-Myc mRNA在细胞质中形成复合物,从而促进c-Myc的翻译。反过来,c-Myc上调其下游靶点,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D2和CDK4以及紧密连接相关因子ZEB1,下调E-cadherin,最终促进CRC的生长和转移。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hsa_circRNA_0000467通过促进eIF4A3介导的c-Myc翻译在CRC的进展中发挥作用。研究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子靶点。

03 系统功能丧失筛选鉴定通路特异性功能环状RNA

标题:Systematic loss-of-function screens identify pathway-specific functional circular RNAs

杂志:Nat Cell Biol

影响因子:17.3

通讯作者:Joseph Rosenbluh(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DOI: 10.1038/s41556-024-01467-y

环状RNA (circRNA)是通过反剪接产生的共价封闭单链RNA。一些环状RNA被认为具有一定功能;然而,对环状RNA调控的通路缺乏了解。该研究生成了一个短发夹RNA文库,靶向3,354种人类环状RNA的反向剪接,这些环状RNA在人类中以不同的水平(从低到高)表达。作者使用这个文库对来自四种组织类型的18个癌细胞系进行了功能丧失增殖筛选,这些细胞系含有影响通路相关组成成分活性的突变。结果鉴定得到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circRNA,发现一些circRNA可直接调节它们的前体,而另一些circRNA的功能则与其前体无关。通过二次筛选验证了这些观察结果,并发现了circRERE(4-10)和circHUWE1(22,23)这两种细胞必需的circRNA的作用,circSMAD2(2-6)可调控WNT通路,circMTO1(2,RI,3)可调控MAPK信号通路。该研究揭示了circRNA调控的通路,并提供了具有测量功能的circRNA目录。

04 含circMYBL1的细胞外囊泡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和肺内皮细胞中CD44,促进肺转移

标题: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aining circMYBL1 Induce CD44 in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s and Pulmonary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Lung Metastasis

杂志:Cancer Res

影响因子:12.5

通讯作者:彭歆教授、葛兮源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DOI: 10.1158/0008-5472.CAN-23-3508

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起源于分泌腺,通常转移到肺部。MYBL1在ACC中常过表达,并被认为是该疾病的诱导因素。该研究发现了MYBL1前mRNA衍生的环状RNA (circRNA),该环状RNA在ACC中伴随着MYBL1的过表达。在ACC患者中,circMYBL1的过表达与肺转移增加和总生存期差相关。异位circMYBL1过表达促进ACC细胞的恶性表型和肺转移。机制上,circMYBL1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CEBPB)形成circRNA -蛋白复合物,抑制泛素介导的降解,促进CEBPB的核易位。在细胞核中,circMYBL1增强了CEBPB与CD44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并增强了其转录。此外,circMYBL1在从ACC患者血浆中分离的小细胞外囊泡(sEV)中富集。含有circMYBL1的sEV可增强ACC细胞的转移,提高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中CD44的表达,增强HPMEC与ACC细胞的粘附。此外,包裹在sEV中的circMYBL1增加了肺部循环ACC细胞的阻滞,并增加了肺转移负担。这些数据表明circMYBL1是一种促进肿瘤的circRNA,可以作为AC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circMYBL1稳定CEBPB,上调CD44,促进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促进腺样囊性癌肺转移,表明抑制该通路可改善患者预后。

05 调查m6A修饰和环状RNA之间相互调节的证据:目前的认识和未来的展望

标题:Examining the evidence for mutual modulation between m6A modification and circular RNA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prospects

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

影响因子:11.4

通讯作者:顾春艳教授、杨烨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

DOI: 10.1186/s13046-024-03136-2

癌细胞对治疗的抵抗极大地阻碍了治疗的成功,导致各种类型癌症的复发。了解治疗耐药的具体机制可能为减轻癌症耐药提供新的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s)和N6 -甲基腺苷(m6A)修饰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癌症治疗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文章旨在综述m6A修饰circRNA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调节癌症治疗耐药中的重要性。此外,该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确切机制,并为未来逆转癌症耐药性的潜在方法提供了见解。

06 基于环状RNA的肝癌新抗原疫苗的免疫治疗

标题:Circular RNA-based neoantigen vaccin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mmunotherapy

杂志:MedComm

影响因子:10.7

通讯作者:刘小龙研究员、赵必星副研究员(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DOI: 10.1002/mco2.667

mRNA疫苗被认为是下一代癌症治疗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疗法。然而,线性mRNA生产的复杂性、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低表达持久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利用。环状RNA (circRNAs)由于其高效的蛋白质表达能力,可以在体外快速生成而无需额外修饰,为RNA疫苗的限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ircRNA的新型新抗原疫苗,通过表达肝细胞癌特异性肿瘤新抗原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环化线性RNA分子,增强RNA疫苗的稳定性,并形成高度稳定的环状RNA分子,具有持续蛋白表达的能力。研究在体外证实了新抗原编码的circRNA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DC)的激活,并增强DC诱导的T细胞的激活,从而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将新抗原编码的circRNA包封在脂质纳米颗粒中进行体内表达,可以创建一种新的circRNA疫苗平台。该平台在多种小鼠肿瘤模型中显示出优越的肿瘤治疗和预防能力,引发了强大的T细胞免疫反应。circRNA新抗原疫苗为实体瘤新抗原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应用前景。

07 CircCHSY1通过miR-24-3p增强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标题:CircCHSY1 protects hearts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enhancing heme oxygenase 1 expression via miR-24-3p

杂志:Cardiovasc Res

影响因子:10.2

通讯作者:王志农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杨黄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DOI: 10.1093/cvr

目的:环状RNA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它们在心肌缺血损伤和保护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最近发现,包括circCHSY1在内的许多circRAN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发生了显著改变,而它们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因此,作者研究了circCHSY1在急性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和结果:在小鼠、大鼠和人胚胎干细胞(hESC-CMs)心肌细胞中检测到circCHSY1的表达。在小鼠I/R (30 min/24 h)心脏、氧葡萄糖剥夺/再灌注(OGD/R, 6 h/2 h)初代新生大鼠心室心肌细胞(NRCMs)和OGD/R (48 h/2 h) hESC-CMs中进一步上调。腺病毒介导的circCHSY1过表达显著降低小鼠I/R心脏梗死面积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同样,circCHSY1过表达降低了OGD/R NRCMs和hESC-CMs中的LDH释放,提高了细胞活力,并保留了OGD/R NRCMs中的线粒体功能,而在siRNA介导的circCHSY1敲低和未敲低的OGD/R NRCMs中,细胞活力和LDH释放没有显著差异。机制上,通过双荧光素酶法和RNA pull-down检测circCHSY1与miR-24-3p结合。在OGD/R NRCM中,circCHSY1过表达介导的对细胞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被miR-24-3p mimic逆转。此外,双荧光素酶测定显示,miR-24-3p直接与血红素加氧酶1 (HO1)的3’UTR结合。在OGD/R NRCM中,miR-24-3p mimic可下调HO1蛋白水平,而circCHSY1过表达可提高HO1蛋白水平。在功能上,体内腺病毒和体外siRNA介导的HO1敲低可消除circCHSY1过表达的心脏保护作用。

结论:心肌I/R损伤后,circCHSY1表达上调。较高水平的circCHSY1保护I/R心脏和心肌细胞。circCHSY1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提高HO1水平介导的,通过靶向心肌细胞中的miR-24-3p维持线粒体稳态。这些结果表明circCHSY1是一种保护因子。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336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0722-20240728 //www.xjpih.com/?p=11318 //www.xjpih.com/?p=11318#respond Tue, 30 Jul 2024 06:15:09 +0000 //www.xjpih.com/?p=11318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16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mRNA[Title/Abstract])

01 人类和病毒环状RNA的成像和定量

标题:Imaging and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and viral circular RNAs

杂志:Nucleic Acids Res

影响因子:16.6

通讯作者:Sanjay Tyagi、Hua Zhu(美国罗格斯大学)

DOI: 10.1093/nar/gkae583

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扩增荧光原位杂交(ampFISH)对人类和病毒编码环状RNA (circRNA)进行细胞检测、成像、定位和定量的稳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对发夹探针在相邻的序列上彼此结合,然后进行构象重组,启动靶依赖性杂交链反应(HCR),从而使荧光信号在该位点累积放大。通过利用ampFISH和单分子FISH (smFISH)的功能,作者选择性地使来自人类基因组、SARS-CoV-2(一种RNA病毒)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一种DNA病毒)的环状RNA及其线性RNA鉴定和成像。计算图像处理促进了单个细胞中环状RNA分子的准确定量。通过原位RNase R处理选择性地降解线性RNA而不影响环状RNA,然后ampFISH检测环状RNA,证明了该方法的特异性。使用不匹配的ampFISH探针和探针对进一步验证了环状RNA检测的有效性,这些探针对不结合其靶RNA中的连续序列,而是结合在分离的位点。另一项特异性测试是针对细胞中缺失的环状RNA序列设计的阴性链的探针。重要的是,该技术允许在同一细胞内以单分子灵敏度同时检测环状RNA及其线性对应物,从而探索环状RNA的生物发生,亚细胞定位和功能。

02 环状RNA寡核苷酸:酶合成和纳米结构支架

标题:Circular RNA oligonucleotides: enzymatic synthesis and scaffolding for nanoconstruction

杂志:Nanoscale Horiz

影响因子:8.0

通讯作者:毛诚德教授(美国普渡大学)、肖守军教授(南京大学)

DOI: 10.1039/d4nh00236a

该文章报道了一种新的DNA哑铃夹板和T4 DNA连接酶策略有效地合成了16-44 nt大小的单体环状RNA (circRNAs)。这种DNA哑铃夹板策略是由作者课题组最近开发的,用于将短线性DNA近定量地转化为单连环状DNA。此外,作者利用44 nt环状RNA作为支架链,构建了杂合RNA:DNA和纯RNA:RNA双交叉框架及其核酸纳米管和平面阵列的组装。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318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0715-20240721 //www.xjpih.com/?p=11309 //www.xjpih.com/?p=11309#respond Mon, 22 Jul 2024 08:20:41 +0000 //www.xjpih.com/?p=11309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15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01 利用协作的CRISPR-Cas系统检测循环环状RNA准确监测急性心肌梗死

标题:Collaborative CRISPR-Cas System-Enabled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Circular RNA for Reliable Monitor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杂志:Small

影响因子:13.0

通讯作者:赵婧教授、贝毅桦教授、曹亚(上海大学)

DOI: 10.1002/smll.20240289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环状RNA (circRNA)最近成为AMI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为及时的医疗护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该研究中,通过设计一个协作的CRISPR-Cas系统,开发了一种新的利用电化学检测circRNA的方法。该系统采用等温引物交换反应作为桥梁,将独特的环状RNA靶向能力与Cas效应物的级联反式切割活性相结合。使用cZNF292作为AMI的循环circRNA生物标志物验证了该系统;作为模型,基于CRISPR-Cas系统协作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检出限较低,为2.13×10-15 m。此外,在分析全血样本时,该方法对AMI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因此,该方法可能为circRNA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新的见解,并有望在未来AMI诊断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02 circHmbox1(3,4)在锰诱导铁死亡介导的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标题:The role of circHmbox1(3,4) in ferroptosis-med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duced by manganese

杂志:J Hazard Mater

影响因子:12.2

通讯作者:邹云锋教授(广西医科大学)

DOI: 10.1016/j.jhazmat.2024.135212

过度暴露于锰(Mn)环境与认知障碍有关,环状RNA (circRNAs)在包括神经发病机制在内的各种生物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前的研究发现,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离子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能与认知障碍有关。然而,circRNA、铁死亡和Mn神经毒性之间关系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在目前的研究中,RNA测序分析了300 μM Mn处理的神经-2a (N2a)细胞中的RNA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和脑室注射等多种实验研究了circHmbox1(3,4)在Mn诱导的认知障碍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在Mn处理后,circHmbox1在体外和体内的表达均显著下调(3,4)。Y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Mn处理小鼠中circHmbox1(3,4)过表达后,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改善。Mn处理可能通过降低E2F1/QKI的表达,从而减少circHmbox1(3,4)的生物发生。抑制circHmbox1(3,4)表达导致GPX4蛋白通过蛋白连接和泛素化方式降解。总之,该研究表明,锰暴露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通过circHmbox1(3,4)调节的铁死亡介导

03 缺氧增强的YAP1-EIF4A3相互作用通过与CRIM1 pre-mRNA线性剪接竞争,驱动circ_0007386环化,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标题:Hypoxia-enhanced YAP1-EIF4A3 interaction drives circ_0007386 circularization by competing with CRIM1 pre-mRNA linear splicing and promot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

影响因子:11.4

通讯作者:招轩娜、黄丹、吴东(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DOI: 10.1186/s13046-024-03116-6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进展显著受环状RNA (circRNAs)的影响,尤其是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然而,失调环状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确切功能和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方法:通过高通量RNA测序鉴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通过Sanger测序、RNase R处理和放线菌素D处理验证circ_0007386的结构特征。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TUNEL染色和体外流式细胞术研究circ_0007386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在体内,利用异种移植肿瘤模型评估其对增殖的影响。机制上,circ_0007386、miR-383-5p和CIRBP的调控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和挽救实验进行检测。此外,该研究通过RNA免疫沉淀(RIP)检测了EIF4A3与CRIM1 pre-mRNA的结合,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了缺氧条件下YAP1与EIF4A3的相互作用。

结果: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circRNA,命名为circ_0007386,在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上调。Circ_0007386在体外和体内均可调节NSCLC的增殖和凋亡。功能上,circ_0007386作为miR-383-5p的“海绵”,靶向CIRBP,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NSCLC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此外,在缺氧条件下,YAP1和EIF4A3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EIF4A4从与CRIM1 pre-mRNA的结合中移除。这促进了CRIM1 pre-mRNA的反向剪接,增加了circ_0007386的形成。
circ_0007386/miR-383-5p/CIRBP轴与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显著相关。

结论:缺氧条件下受YAP1-EIF4A3相互作用调控的Circ_0007386通过miR-383-5p/CIRBP轴在NSCLC进展中起致癌作用。

04 CircARCN1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中HuR介导的USP31 mRNA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标题:CircARCN1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by regulating HuR-mediated USP31 mRNA in macrophages

杂志:Cardiovasc Res

影响因子:10.2

通讯作者:程洪强副教授、徐清波教授、郭晓纲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DOI: 10.1093/cvr/cvae148

目的:环状RNA (circRNAs)被认为是生物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但它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关键因素。该文章目的是研究它们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潜在应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方法和结果: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血细胞环状RNA转录组筛选和定量。作者对颈动脉斑块样本进行环状RNA染色,并在体外进行功能获得和功能丧失研究。Western blots,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和分子方法用于进行机制研究。ApoE-/-小鼠模型采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遗传干预进行功能研究。研究发现,在SA或ACS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尤其是ACS患者的circARCN1表达升高。此外,较高的circARCN1水平与发生SA和ACS的高风险相关。作者还发现颈动脉斑块中circARCN1的表达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circARCN1主要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这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得到证实。体外研究证明,circARCN1影响HuR与泛素特异性肽酶31 (USP31) m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USP31介导的NF-κB活化减弱。有趣的是,当ApoE-/-小鼠巨噬细胞中用腺相关病毒敲除circARCN1时,巨噬细胞的积聚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症明显减少,而模型中circARCN1的过表达加剧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结论:巨噬细胞表达的circARCN1通过调节HuR介导的USP31 mRNA稳定性和NF-κB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circARCN1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一个因素。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309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0708-20240714 //www.xjpih.com/?p=11305 //www.xjpih.com/?p=11305#respond Tue, 16 Jul 2024 01:47:55 +0000 //www.xjpih.com/?p=11305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15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01 利用摆动增强的环状CLUSTER向导RNA对体内RNA碱基的精准编辑

标题:Precise in vivo RNA base editing with a wobble-enhanced circular CLUSTER guide RNA

杂志:Nat Biotechnol

影响因子:33.1

通讯作者:Thorsten Stafforst(德国图宾根大学)

DOI: 10.1038/s41587-024-02313-0

利用设计的引导RNA进行腺苷-肌苷(A-to-I) RNA碱基编辑,招募作用于RNA的内源性编辑酶腺苷脱氨酶(ADAR),有望在RNA水平上安全地操纵遗传信息。然而,编辑的准确性和效率往往受到旁观者脱靶编辑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在主导旁观者编辑的5 ‘ -UAN三联体中,G•U摆动碱基对有效地减少了脱靶事件,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靶向效率。该策略普遍适用于现有的A-to-I RNA碱基编辑系统,并补充了其他抑制方法,如G•A错配和尿苷(U)消耗。将摆动碱基配对与环状形式CLUSTER相结合,在细胞培养中实现了对Mecp2转录本疾病相关突变的高度精确和高效的编辑(高达87%)。在小鼠Rett综合征模型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仅通过病毒介导的引导RNA递送在体内实现了MeCP2蛋白的功能性修复,编辑率高达19%,并且体现了较好的旁观者控制。

02 ESRP1介导circPTPN12的生物发生通过PDLIM2/ NF-κB途径抑制肝癌进展

标题:ESRP1-mediated biogenesis of circPTPN12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PDLIM2/ NF-κB pathway

杂志:Mol Cancer

影响因子:27.7

通讯作者:鲁皓副主任医师、张传永主任医师、 Shikun Yang、王学浩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DOI: 10.1186/s12943-024-02056-1

背景:研究表明环状RNA (circRNAs)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了解环状RNA在肿瘤发展中的功能和潜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该研究重点是阐明hsa-circ-000376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方法:从circbase数据库中鉴定新发现的hsa-circ-0003764 (circPTPN12)。采用QRT-PCR分析hsa-circ-0003764在H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circPTPN12对H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此外,采用RNA测序、RNA免疫沉淀、生物素偶联探针pull-down试验和FISH等方法确认并建立了hsa-circ-0003764、PDLIM2、OTUD6B、P65和ESRP1之间的关系。

结果:在HCC中,circPTPN12的下调与不良预后相关。CircPTPN12在体外和体内均表现出抑制HCC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上,RNA测序分析揭示了NF-κB信号通路是circPTPN12的靶向通路。在功能上,circPTPN12与PDLIM2的PDZ结构域相互作用,促进P65的泛素化。此外,circPTPN12通过促进PDLIM2的去泛素化,加强了PDLIM2/OTUD6B复合物的组装。ESRP1被鉴定与pre-PTPN12结合,从而促进circPTPN12的产生。

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circPTPN12参与调节PDLIM2功能,影响HCC进展。鉴定出的
ESRP1/circPTPN12/PDLIM2/NF-κB轴有望成为HCC的新治疗靶点。

03 circCDC42编码的CDC42-165aa通过激活Pyrin炎性小体调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中的巨噬细胞焦亡

标题:circCDC42-encoded CDC42-165aa regulates macrophage pyroptosis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 through Pyrin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杂志:Nat Commun

影响因子:14.7

通讯作者:Yongping Shi(江苏师范大学)、何思思副主任医师(遵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李荣鹏教授(江苏师范大学)

DOI: 10.1038/s41467-024-50154-x

环状RNA (circRNA)家族被认为是一组内源性非编码RNA (ncRNA),在炎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关键功能。然而,它们在调节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鉴定了细胞分裂周期42 (CDC42)-165aa,这是一种由circCDC42编码的蛋白,在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肺泡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高水平的CDC42-165aa诱导Pyrin炎性小体过度活化,促进肺泡巨噬细胞焦亡;而抑制CDC42-165aa可以通过抑制Pyrin炎性小体介导的焦亡,减轻KP感染后小鼠肺损伤。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CDC42-165aa通过抑制CDC42 GTPase的激活,刺激Pyrin炎性体,这为致病菌感染提供了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

04 CircHIPK2通过促进TAZ翻译促进结肠炎和结直肠癌肠上皮细胞生长

标题:CircHIPK2 Contributes Cell Growth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of Colitis and Colorectal Cancer through Promoting TAZ Translation

杂志:Adv Sci (Weinh)

影响因子:14.3

通讯作者:吴金雨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吴建民研究员(温州医科大学)

DOI: 10.1002/advs.202401588

结直肠癌(CRC)和炎症性肠病(IBD)正在加剧全球健康问题。尽管它们的临床表现不同,但这两种疾病都有复杂的遗传和分子相互作用。Hippo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涉及IBD和CRC的发病机制。环状RNA(circRNAs)因其在包括IBD和CRC在内的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仍缺乏对IBD和CRC中涉及的特定circRNA及其功能作用的全面了解。该研究发现circHIPK2 (hsa_circRNA_104507)在IBD和CRC中均持续表达上调,表明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此外,在体外和体内,circHIPK2的沉默抑制了CRC细胞的生长。有趣的是,减少circHIPK2增强了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但减轻了结肠炎相关的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由FUS介导的circHIPK2与EIF4A3相互作用促进TAZ的翻译,最终增加下游靶基因CCN1和CCN2的转录。综上所述,circHIPK2调节Hippo信号通路,在IBD和CRC的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CircHIPK2-EIF4A3轴通过增强TAZ翻译,促进结肠炎和结直肠癌肠上皮细胞生长。

05 CircCFL1通过去乙酰化介导的c-Myc去泛素化促进突变体TP53转录,促进TNBC干细胞和免疫逃逸

标题:CircCFL1 Promotes TNBC Stemness and Immunoescape via Deacetylation-Mediated c-Myc Deubiquitylation to Facilitate Mutant TP53 Transcription

杂志:Adv Sci (Weinh)

影响因子:14.3

通讯作者:杨其峰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DOI: 10.1002/advs.202404628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恶性的亚型。TP53在TNBC患者中突变率约为70%-80%,发生突变时起致癌作用。然而,circRNAs是否能够通过调控突变体TP53对TNBC发挥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项研究中,circCFL1在TNBC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预后潜力。在功能上,circCFL1促进TNBC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干性。在机制上,circCFL1作为支架增强HDAC1与c-Myc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去乙酰化介导抑制k48连锁泛素化,进一步促进c-Myc的稳定性。在TP53突变的TNBC细胞中,稳定表达的c-Myc通过直接结合TP53启动子,进一步增强mutp53的表达,通过激活p-AKT/WIP/YAP/TAZ通路促进TNBC细胞的干性。此外,circCFL1可以通过促进PD-L1的表达,抑制CD8+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促进TNBC细胞的免疫逃逸。综上所述,circCFL1通过促进HDAC1/c-Myc/mutp53轴发挥致瘤作用,可作为TP53突变TNBC患者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06 N6 -甲基腺苷修饰circMARK2增强细胞质输出并稳定LIN28B,促进了Wilms肿瘤的进展

标题: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of circMARK2 enhances cytoplasmic export and stabilizes LIN28B, contributing to the progression of Wilms tumor

杂志:J Exp Clin Cancer Res

影响因子:11.4

通讯作者:Jing He、 伏雯副主任医师、 刘国昌主任医师(广州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DOI: 10.1186/s13046-024-03113-9

背景:环状RNA (circRNAs)和N6 -甲基腺苷(m6A)修饰在Wilms肿瘤(WT)进展中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探讨了m6A修饰的circMARK2的调控机制、临床意义及其在WT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作者通过深度测序鉴定出异常的环状RNA,并通过qRT-PCR验证其在WT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迁移和原位动物模型评估circMARK2的生物学功能。为了研究潜在的机制,作者采用了RNA免疫沉淀、RNA pull-dow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在WT组织中上调的circMARK2被发现存在m6A修饰,并促进细胞质输出。它通过circMARK2/IGF2BP2相互作用稳定LIN28B mRNA,促进了WT的进展。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circMARK2可增强WT细胞的恶性行为。在临床上,WT患者肿瘤组织中较高的circMARK2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增加和生存率降低有关。

结论:该研究首次证明m6A修饰的circMARK2通过增强LIN28B mRNA的稳定性、促进细胞侵袭性,促进WT的进展。CircMARK2作为一种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WT治疗干预靶点,强调了m6A修饰在儿童肾癌中的临床相关性。

07 单剂量VEGF-A环状RNA维持蛋白的原位长期表达,加速糖尿病伤口愈合

标题:A single dose of VEGF-A circular RNA sustains in situ long-term expression of protein to accelerate diabetic wound healing

杂志:J Control Release

影响因子:10.5

通讯作者:郭宗科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李新松教授(东南大学)

DOI: 10.1016/j.jconrel.2024.07.018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严重、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是伤口周围的微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受损。修复慢性不愈合的DFU伤口具有挑战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FU的血管生成和促进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由于VEGF稳定性差,易于降解,难以持续地将其输送到伤口部位。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封的编码VEGF-A环状RNA (circRNA),可以持续产生和释放VEGF-A,加速糖尿病伤口愈合。首先,采用I型内含子自催化策略合成VEGF-A circRNA,并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进行验证。采用微流体技术将VEGF-A circRNA包封在可电离脂质U-105衍生LNP (U-LNP)中,制备U-LNP/VEGF-A circRNA。为了进行比较,还使用了一种商用可电离脂质ALC -0315 LNP包封circRNA (A -LNP/circRNA)。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表征表明,U-LNP/circRNA为球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08.5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22,zeta电位为-3.31 mV。U-LNP的信使RNA包封率(EE%)为87.12%。体外转染数据证实,与线性mRNA相比,circRNA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能长效表达VEGF-A。细胞毒性和先天免疫的评估表明,U-LNP/circRNA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免疫原性较低。细胞划痕和血管生成实验表明,U-LNP/VEGF-A环状RNA表达VEGF-A,使其具有生物活性。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探针和ELISA的原位生物发光成像显示,在创面部位和周围区域,circRNA表达的VEGF-A在第一周具有长期且强烈的表达,然后在接下来的一周逐渐减少。最后,采用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U-LNP/VEGF-A环状RNA制剂的愈合效果。结果显示,单剂量U-LNP/VEGF-A circRNA滴注可使创面在第12天几乎完全恢复,显著优于U-LNP/VEGF-A线性mRNA,且优于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和滴注A – LNP /circRNA。组织学分析证实了U-LNP/VEGF-A环状RNA制剂的愈合效率和低毒性。总之,由U-105 LNP递送的VEGF-A环状RNA在创面愈合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这归因于VEGF-A的长期表达和持续释放。U-LNP/VEGF-A circRNA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305 0
环状RNA的翻译和线性mRNA有什么不同? //www.xjpih.com/?p=11303 //www.xjpih.com/?p=11303#respond Mon, 15 Jul 2024 09:32:33 +0000 //www.xjpih.com/?p=11303 环状RNA(circRNA)是单链共价闭环结构,其功能包括作为miRNA海绵、蛋白质调节因子和蛋白质合成模板等。circRNA翻译蛋白的功能是近来circRNA的研究热点。这里跟大家分享近日发表在EXP Mol Med上的一篇关于circRNA翻译机制的综述文章。文章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ircular RNA translation”[1],作者为韩国科学技术院Yoon Ki KimHyun Jung Hwang

一、翻译起始

1. mRNA典型依赖帽结构翻译

真核mRNA的5′ -cap和3′ -poly(A) 尾在mRNA招募核糖体时起关键作用。翻译起始因子(eIF) 4E结合5′ -cap,招募eIF4G(具有多个eIFs结合位点)和eIF3复合物;同时PABP1结合3 ‘ -poly(A)尾。PABP1与eIF4G直接接触,使mRNA 5 ‘和3 ‘端靠近,形成有利于翻译的突环结构。核糖体的小亚基(40S)装载到5 ‘端,扫描翻译起始密码子(AUG),当定位到AUG密码子,核糖体的大亚基(60S)加入40S核糖体复合体,开始蛋白质合成。除典型的帽依赖性翻译外,核糖体还可通过各种方式被招募到mRNA中。原则上,只要将40S核糖体装载到mRNA上,就有扫描和结合60S启动蛋白质合成的潜力。(图1)

图1. 典型依赖帽结构翻译的示意图

2.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介导的内部翻译起始

由于circRNAs缺乏5′ -cap和3′ -poly(A) 尾,核糖体的内部装载是circRNA启动翻译的唯一手段。

图2. circRNA内部翻译起始的各种机制

典型IRESs是通过不依赖帽结构机制,将40S招募到5’UTR并促进mRNA翻译的RNA二级或三级结构。后续研究发现,IRES介导的有效翻译依赖于一系列的eIFs和IRES特异性反式作用因子。很多IRES序列或元件没有独特的二级或三级结构,因此典型的IRESs和其它能促进核糖体内部进入的IRESs样序列或元件都被称为IRESs。

2.1 m6 A修饰介导的内部翻译起始

m6A是哺乳动物mRNA中最常见的内部修饰,影响mRNA的转录、pre-mRNA剪接、核输出、mRNA稳定性和翻译等。目前已经鉴定了包括YTHDF1-3、eIF3和METTL3在内的数十种识别m6A的RBPs。

m6A以多种方式促进线性mRNA的有效翻译。当mRNA的5’UTR含有m6A,eIF3直接识别m6A位点,促进翻译起始。含有m6A的circRNAs可能采用这种策略招募核糖体。

线性mRNA 3’UTR中m6A也可被YTHDF1、YTHDF3或METTL3识别,招募eIF3或eIF3h,形成有利于翻译的环突结构,促进翻译。m6A修饰的circRNA也可能以相似的机制进行内部翻译起始。YTHDF3被证明可以识别circRNA中的m6A并招募eIF4G2和eIF3,导致40S的内部进入[2]。

2.2 eIF4A3或外显子连接复合物(EJC)介导的内部翻译起始

circRNA上的40 S内部装载可以通过EJC介导。EJC是一种特殊的多蛋白复合体,在典型核剪接后的外显子-外显子接头上游约20-24nt处聚集。EJC装载到成熟的mRNA后,在基因调控机制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包括pre-mRNA剪接、mRNA输出、翻译和mRNA稳定性。

已有研究证明了EJC在circRNA翻译中的直接作用[3,4]。反向剪接生成circRNA过程,EJC被装载到BSJ上,EJC可与eIF4A3和eIF3G(eIF3复合物的一个亚基)相互作用招募eIF3复合物。EJC作为分子支架将eIF3复合体和40s招募到circRNA,驱动内部翻译起始。eIF4A3本身具有依赖eIF3启动内部翻译的能力,而EJC复合物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翻译能力。

二、circRNA翻译的各种开放阅读框(ORF)

核糖体装载到circRNA上,如有ORF,就可能启动蛋白质合成。circRNA与其pre-mRNA其它翻译的蛋白相比,可能有相同、相似或嵌合的形式。circRNA翻译起始密码子(AUG或非AUG密码子)、终止密码子(UAA、UAG和UGA)和BSJ相对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多种同工型蛋白质的产生(图3),还会影响circRNA的稳定性。

1. circRNA翻译起始和终止

多个起始密码子或非AUG起始的circRNA可产生多种蛋白质。已知多种circRNA经过反向剪接产生新的ORF,生成新的嵌合蛋白。例如,circZNF609的终止密码子位于起始密码子的上游及BSJ下游,至少有两个环化产生的ORF,能合成新的嵌合蛋白,可产生至少三种蛋白[5,6]。

第二轮翻译后定位到框内终止密码子也会产生嵌合蛋白。核糖体翻译组分析在胶质母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发现了1879种可翻译的circRNA。其中circ-E-Cad不含框内终止密码子,第二轮翻译之后才出现框内终止密码子,生成蛋白中240 aa在第一轮翻译中生成,14 aa在第二轮翻译中通过自然移码生成[7]。

2. circRNA起始和终止密码子重叠

circRNA的AUG起始密码子可能与终止密码子重叠。例如,水稻黄斑病毒circRNA的较短可翻译ORF(220nt),有重叠的起始和停止密码子(UGAUGA),可合成16-39 kDa的蛋白质,相当于翻译了5轮[8]。

3. circRNA翻译起始和终止影响稳定性

线性mRNA剪接后,装载的EJCs会被延伸的核糖体移出。如果EJC在翻译终止后仍然在mRNA上,则该mRNA被认为是有缺陷的转录本,被mRNA监视机制迅速降解,即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NMD;图3a左)。

同样在circRNA中,如BSJ位于终止密码子的远端下游,翻译终止后,EJC仍在BSJ附近,circRNA将被识别为错误转录本,通过NMD迅速消除(图3a右)。如果BSJ位于终止密码子上游,则BSJ附近的EJC被延伸的核糖体移位,circRNA逃避NMD并稳定存在(图3b)。

4. circRNA无终止翻译

当线性mRNA缺乏终止密码子时,核糖体会延伸到mRNA的末端,并出现A位点空核糖体的独特结构,则会表达一种可能具有潜在毒性的c端延伸蛋白。为减少该情况,真核细胞进化出无终止的mRNA衰变(NSD) 这种mRNA监视机制,将缺乏终止密码子的转录本识别为有缺陷的转录本,并将其迅速降解(图3c,左)。

当circRNA缺乏框内终止密码子,装载的核糖体会在无终止的ORF中无限地合成蛋白质,即滚环翻译(图3c右)。滚环翻译合成具有重复ORF序列的多聚体高分子量蛋白质。滚环翻译的circRNA可逃避降解mRNA的NSD。

图3. circRNA中各种ORF及其对circRNA稳定性的影响

总结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内源性circRNA通过内部装载核糖体进行翻译。circRNA翻译蛋白质和多肽的作用正在不断丰富,开创了一个包括癌症、干细胞和多能性等生物和生理过程研究的新时代。然而,关于circRNA翻译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需要开发更灵敏的方法检测circRNAs翻译产物。其次,需确定由circRNA翻译产物在生物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最后,需要更进一步研究circRNA招募核糖体的详细分子机制。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研究circRNA结构及翻译机制,回答这些问题便指日可待。

吉赛生物是引领circRNA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先行者,具备专业的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测序及生信等多个技术平台,能提供circRNA翻译研究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思路也可供大家参考哦~

 

RNA翻译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Hwang HJ, Kim YK.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ircular RNA translation. Exp Mol Med. 2024. doi: 10.1038/s12276-024-01220-3.

[2] Yang, Y. et al. Extensive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s driven by N6-methyladenosine. Cell Res. 27, 626–641 (2017).

[3] Chang, J. et al. An interaction between eIF4A3 and eIF3g drives the internal initiation of translation. Nucleic Acids Res. 51, 10950–10969 (2023).

[4] Lin, H. H. et al. Exon junction complex mediates the cap-independent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 Mol. Cancer Res. 21, 1220–1233 (2023).

[5] Legnini, I. et al. Circ-ZNF609 is a circular RNA that can be translated and functions in myogenesis. Mol. Cell 66, 22–37.e29 (2017).

[6] Ho-Xuan, H. et 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from overexpressed circular RNAs reveals pervasive translation from linear transcripts. Nucleic Acids Res. 48, 10368–10382 (2020).

[7] Gao, X. et al. Circular RNA-encoded oncogenic E-cadherin variant promotes glioblastoma tumorigenicity through activation of EGFR-STAT3 signalling. Nat. Cell Biol. 23, 278–291 (2021).

[8] AbouHaidar, M. G., Venkataraman, S., Golshani, A., Liu, B. & Ahmad, T. Novel coding, transla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of a replicating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RNA of 220 nt.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1, 14542–14547 (2014).

]]>
//www.xjpih.com/?feed=rss2&p=11303 0
circRNA研究汇总丨20240603-20240610 profile-avatar circRNA官方 //www.xjpih.com/?p=11291 //www.xjpih.com/?p=11291#respond Tue, 11 Jun 2024 08:21:50 +0000 //www.xjpih.com/?p=11291 欢迎来到“circRNA研究汇总”栏目,本栏目将为您带来circRNA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了24篇最新文献,涵盖了circRNA的基础研究、功能探究以及与疾病的关联。请您紧跟circRNA研究的步伐,共同洞悉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

检索式:(circRNA[Title/Abstract]) OR circular RNA[Title/Abstract]

01 外泌体circSIPA1L3介导的细胞间通讯有利于糖代谢重编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进展

标题:Exosomal circSIPA1L3-mediat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to glucose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nd progression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杂志:Mol Cancer

影响因子:37.3

通讯作者:杨其峰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DOI: 10.1186/s12943-024-02037-4

背景: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葡萄糖代谢重编程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提供营养和能量,是癌症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糖酵解与乳腺癌进展之间的潜在机制联系尚未完全明确。

方法:采用RNA-seq分析鉴定糖代谢相关环状RNA。采用qRT-PCR检测circSIPA1L3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评估其诊断价值。研究团队还通过分析238例乳腺癌患者的队列评估circSIPA1L3的预后潜力。通过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转录组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circSIPA1L3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

结果:通过RNA-seq分析,circSIPA1L3被确定为能量应激下代谢适应的关键介质。功能获得和丧失实验显示circSIPA1L3对乳腺癌的进展和糖酵解有促进作用,circSIPA1L3可以通过外泌体运输,促进乳腺癌细胞之间的恶性行为。值得注意的是,circsipa1l3介导的糖酵解增强引起乳酸分泌升高,促进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召集及其促瘤作用。从机制上讲,EIF4A3诱导circSIPA1L3的环化和胞质输出,通过增强UPS7-IGF2BP3的相互作用,抑制泛素介导的IGF2BP3降解。此外,circSIPA1L3通过加强与IGF2BP3或海绵吸附miR-665的相互作用,提高乳酸输出载体SLC16A1和葡萄糖摄入促进因子RAB11A mRNA的稳定性,从而增强糖酵解代谢。在临床上,基于238例乳腺癌患者的队列研究,circSIPA1L3表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circSIPA1L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对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该研究强调了circSIPA1L3通过介导糖代谢的致癌作用,这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0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裂解性感染环状RNA的特征与鉴定

标题: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circular RNA in lytic infection

杂志:Nat Commun

影响因子:16.6

通讯作者:Qiyi Tang教授(美国霍华德大学),肖礼祖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Hua Zhu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112-4

该文章阐述了环状RNA (circRNAs)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裂解性感染中的作用。该研究对VZV感染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进行RNase R处理后,采用两种测序技术,短读测序和长读测序,鉴定和表征细胞和病毒环状RNA。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筛选分析鉴定以及随后的验证实验确认了200个VZV环状RNA。此外,该研究发现了许多VZV潜伏期相关转录本(vlt)-如circRNAs (circVLTSlytic),它们在相同的反向剪接断点内包含多个外显子和不同亚型。为了解这些circVLTSlytic的功能意义,研究团队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在基因组DNA位置中断病毒环状RNA的表达。该研究发现circVLTs的5’剪接供体侧的序列在circVLTSlytic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VZV感染模型中,circVLTSlytic对于VZV复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circVLTSlytic外显子5下游的突变导致阿昔洛韦敏感性增加。这表明circVLTSlytic可能在调节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中起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在VZV裂解性感染过程中细胞和病毒转录调控的新见解,强调了环状RNA和病毒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03 暴露于苯并[a]芘诱导HCC外泌体环状RNA激活肺成纤维细胞并引发嗜器官转移

标题:Exposure of benzo[a]pyrene induces HCC exosome-circular RNA to activate lung fibroblasts and trigger organotropic metastasis

杂志:Cancer Commun (Lond)

影响因子:16.2

通讯作者:贾伟平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葛阳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DOI: 10.1002/cac2.12574

背景:苯并[a]芘(B[a]P)是一种由燃烧过程产生的致癌污染物,存在于西方饮食中的烤肉中。慢性暴露于B[a]P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中促进转移而非原发性增殖,B[a]P诱导的恶性肿瘤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到外泌体能携带生物活性分子进行远端转移,团队研究了外泌体是否以及如何介导毒理学相关的微环境中癌症间质的通讯。

方法:从环境相关剂量(100 nmol/L) B[a]P刺激的BEL7404肝癌细胞(7404-100Bap Exo)中分离外泌体。通过注射外泌体和细胞因子制备肺预处理动物模型。应用定量反转录PCR技术检测模型肺的炎症基因。注射转染萤火虫荧光素酶的HCC LM3细胞后监测生成的肿瘤和其器官倾向性的转移。用ceRNA芯片检测B[a]p暴露外泌体的谱图。在靶肺成纤维细胞中使用RNA pull-down检测circRNA和miRNAs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原位杂交和RNA免疫沉淀法用于评估circRNA-miRNA对的“开-关”相互作用。研究团队进一步建立了腺相关病毒吸入模型检测肺特异性mRNA表达,从而研究B[a]P诱导的circRNA-miRNA级联的mRNA靶点。

结果:7404-100Bap Exo使肺成纤维细胞表现出活化表型,包括局灶粘连和运动性改变。在体外培养的外泌体模型中,注射外泌体后,纤维化因子和促炎分子的表达上调。与未暴露的7404细胞相比,circ_0011496在B[a]P处理后表达上调,且主要存在于7404- 100Bap Exo中。在受体成纤维细胞中递送外泌体circ_0011496并与miR-486-5p竞争性结合。miR-486-5p通过调控Twinfilin-1 (TWF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级联的下游调控,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此外,TWF1的增加,特别是在外泌体circ_0011496处理的肺中,可以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促进癌间质串扰。这些被调节的成纤维细胞促进了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和原发性HCC细胞的侵袭,这是转移前微生态形成的结果。

结论:该研究证明B[a]p诱导的肿瘤外泌体可以递送circ_0011496激活肺成纤维细胞中miR-486-5p/TWF1/MMP9级联,形成促进HCC转移的反馈回路。

04 巨噬细胞摄取游离环状RNA的途径

标题:Pathways for macrophage uptake of cell-free circular RNAs

杂志:Mol Cell

影响因子:16.0

通讯作者:张元豪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

DOI: 10.1016/j.molcel.2024.04.022

环状RNA (circRNAs)是可以稳定存在于细胞外的RNA,包括细胞碎片和病原体基因组。该文章研究了外源性环状RNA的细胞摄取现象和机制以及细胞内命运。人髓细胞和B细胞选择性地内化细胞外环状RNA。巨噬细胞对circRNA的摄取是快速的、能量依赖性的和可饱和的。CircRNA摄取可诱导编码序列的翻译和抗原呈递。内化途径影响circRNA摄取后的免疫激活,不同的基因表达程序由RNA传递途径决定。针对基因组水平的CRISPR筛选和化学抑制剂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清除受体MSR1、Toll样受体和mTOR信号通路是受体介导的circRNAs吞噬的关键调节因子,这是与巨噬细胞吞噬同步的circRNAs内化的主要途径。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外circRNA作为一种“吃掉我”信号和危险相关的分子模式,体现了有序的识别和处理途径。

05 Induro-RT介导的环状RNA测序(IMCR-seq)能够全面分析circRNA全长及低输入总RNA中的长环状RNA

标题:Induro-RT mediated circRNA-sequencing (IMCR-seq) enables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full-length and long circular RNAs from low input total RNA

杂志:Nucleic Acids Res

影响因子:14.9

通讯作者:Zhiyi Sun(美国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

DOI: 10.1093/nar/gkae465

环状RNA (circRNA)最近因其新兴的生物活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以及有望成为RNA疫苗的替代形式而受到关注。然而,环状RNA的测序面临着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该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circRNA测序方法,称为Induro-RT介导的circRNA测序(IMCR-seq),该方法依赖于具有强大滚环逆转录活性的II型内含子逆转录酶。与其他方法相比,IMCR-seq方案不需要传统circRNA富集方法(如rRNA去除和RNaseR消化),但实现了最高的circRNA富集,并在基准人类样本中检测到6-1000倍的circRNA。IMCR-seq适用于任何生物体,能够检测长度超过7000个核苷酸的环状RNA,并且对总RNA少至10 ng的样品有效。这使IMCR-seq适用于临床样本,包括疾病组织和液体活检。研究团队通过检测来自健康个体和肺癌患者的肺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IMCR-seq结果中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癌症特异性环状RNA,证明了IMCR-seq的临床应用。综上所述,IMCR-seq是一种高效、通用的circRNA测序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潜力。

研究汇总列表

]]>
//www.xjpih.com/?feed=rss2&p=11291 0